flomo Special - 读库 × 单读 × flomo ,控制信息饮食,解除信息成瘾(独家福利)
我们今天要发布的视频太过奇怪 ——
读库、单读、flomo 三家公司凑在一起,不开会、不谈合作、不学习,而是办了场隆重的相亲大会。
嗯?这是什么情况?🤔
而众所周知,flomo 的两位创始人早就已婚,那么在视频中出现的究竟是谁?他们究竟为什么要参与这场相亲,为工作付出了怎样的代价?这不是走近 X 学,而真的是一场「相亲大会」?
看完搞笑的视频,还是谈谈正经事,为何会有这次合作。
消费什么样的信息,就是在塑造怎样的自己
Ev Williams 是 Blogger、Twitter、Medium 的创始人之一,作为整个互联网上最关注「出版」的人之一,他曾提到对于 Twitter 的一些懊悔[1]:
如果我们把网络比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,你的工作是为人们提供食物,但衡量你食物供给的唯一标准是「卡路里」。那么随着时间推移,你就会发现高卡路里、高度加工的食物是提供「卡路里」最有效的方式。
但是这些食物不够健康,因为卡路里指标没有将「可持续性、健康、营养、或幸福度」等因素纳入其中。
我们对于读者与媒体的关系依然存有一些相当幼稚的看法,总认为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内容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。
这就好比你将垃圾食品放在消费者面前,他们吃了下去,你就断言他们肯定是喜爱垃圾食品的。
我们与食物的关系非常重要,因为是这些食物塑造了我们。只不过,吃到嘴里的食物很容易辨别好坏,你的身体会发出信号;而垃圾的信息饮食却很难让身体识别 —— 他们消费起来毫不费力,让你无法集中精神,甚至无法去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比如在社交媒体花费太多时间,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废物,感觉每天都有灾难来临,不但建立了刷不到头的信息茧房,也稀释了我们在现实中的时间。
又比如对于新闻的关注,所有的记者和编辑都在满足我们的偏见,让我们点击和观看,而新闻本身倾向于灾难偏见,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扭曲的世界,然后会逐渐陷入抑郁。
这都不是健康的状态,我们需要一些更加均衡、半衰期更久的信息源,来锻炼我们的头脑。
畅销书作家 Mark Manson[2] 曾这样写道:我们的身体被设计成这样一种方式,它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挑战和压力,否则会变得柔软和虚弱。而最小的努力,比如走上一段楼梯、拿起一袋杂货,这些小小的、有意识的给身体施加压力的努力,是保持健康的原因。
所以我们也需要锻炼自己的头脑,去尝试一些没有那么易于消化、需要自己头脑付出努力的信息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长篇的、分析性的、鼓励你深入参与和扩展思考的内容。而那些简短的、浮华的、鼓励上瘾的信息,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。
杭州 · 单向空间的著名景点「滞销榜」
控制信息饮食,就控制吃到嘴里的食物一样 —— 质量胜过数量。
flomo 为什么要和读库、单读合作
想先跟大家先介绍两位相识十年以上的「老前辈」:一位是江湖人称「老六」,主编的《读库》;另一位是十三邀的主持人「许知远」,发起的《单读》。在出版行业风云变幻的这么多年里,他们都:
•经历了足够长的时间洗礼•都是编辑驱动,而非算法驱动•能让你看到那些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
和《读库》相识,最开始是因为《闪开,让我歌唱八十年代[3]》这本书,后续也陆陆续续单独买过许多本《读库》。
我喜欢《读库》的原因是:没有时代感,信息半衰期特别长。 现在买几年前的书,也很划算。你根本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惊喜,比如我会看一个出租车司机写的故事看到入迷。而今天家里的书架上,还有许多读库出版的书籍和画册。算算时间,十几年荏苒而过。
十年前的书架上,读库占据了很大的面积
而和《单读》相识,则是因为许知远的那本《醒来[4]》。当时大概是第一次去思考这么宏大的问题。尔后在那个 MOOK 盛行的年代,发现了单向街的杂志书。记得第一期的标题特别醒目 ——《单向街 001 : 最愚蠢的一代?》,里面收录有张大春,道长(梁文道)的内容。之后《单向街》改名《单读》,内容以非虚构报道、文化评论、思想观点和艺术作品为主。
当时大概是第一次去思考这么宏大的问题
周末的时候,关掉手机(对,不用打开 flomo),拿上一根铅笔,泡上一杯咖啡/茶,在阳光下阅读 —— 那种美妙的体验,是一种极大的休息。
特殊的福利
宣传内容太长,简单来说就是,从来不打折的三家,原价 906元 的套装,限时优惠到 498元,其中包括:
•《读库》全年,共 7 册 + 周历•《单读》全年,共 4 册 + 2 册会员专刊 + 4 徽章•flomo 年度会员 ,1 份实体卡
长按识别扫码即可购买(记得去领优惠券昂):
除此之外,《读库》还额外赠送了 flomo 共建者们 6 套主编老六亲笔签名的 2020 年读库套装。具体活动可以关注 flomo 的即刻/微博,上面会发送抽奖规则和信息哦~
下面是严肃的介绍:
私心推荐:三十五岁必死系列
“所谓三十五岁的死亡,有两层含义:一是施耐德老师所说的 “心理死亡”,心智停滞,希望不再,知识更新和大脑活性陷于停顿,情感和心灵日趋凉薄。其后走向生理死亡的每一天,貌似虎虎生风,实则行尸走肉。
另一种死亡,则是蜕变重生,从旧我中挣脱出来,完成心理重塑和人生重构,哪怕外界和外貌依然故我,大脑和内心已经焕然一新。”
如果你接近三十岁,或者内心有很多焦虑,那么推荐老六个人的 《三十五岁必死》 系列,看完之后,或许会让你重新振作起来,充满力量,接纳过往和未来的一切。
References
[1]
Williams 的一些懊悔: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7545693[2]
Mark Manson: https://markmanson.net/attention-diet[3]
闪开,让我歌唱八十年代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033668/[4]
醒来: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3608751/